「老師做的是百年樹人的長遠工作,他對後世的影響永無止息。」
- 亨利.亞當斯
近年來,學生意識抬頭,加上父母寵愛子女的種種因素下,越來越多新聞不斷地報導著學生對教師威權地位的挑戰。在以往看似平常的愛心小手或是學生們暱稱的「小白」,也被視為體罰的一部分。甚至,連罵學生也會挨告。導致越來越多的老師無法管教頑劣的學生,又或者不敢管教學生,就怕惹禍上身。這樣的情形在過去根本不可能發生。
在過去,老師在家長們的心中一直處於接近神的等級。「老師就是對的。」這項真理一直在許多家長口中不斷地歌頌著,也讓過去許多的孩子們深信不疑。在以往,要發生像上述的情形可說是為乎極微。
以前,當自己被爸媽推進教育的殿堂時,老師那高大的身影強勢地映入眼簾,令人望之生畏。爸媽不停地按著我的頭,強迫著我低頭對老師行禮,嘴裡不間斷地念著:
「這孩子就拜託老師了。不乖的話就給她揍下去也沒關係。」
就因為這樣的話,導致了我就算犯了錯,即使被老師打、被老師罵,也都不敢對父母抱怨,只能將淚水往肚裡吞。因為我相信著父母對我說的話。
-「不管老師打你罵你,都是你的錯。老師永遠是對的。」
「老師就是神」、「老師說的話絕對正確」、「老師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你好」
這一句句的話語,在現代的學生聽來或許有些不可思議。但對我而言,這就像是一條條教條,而我就是最虔誠的信徒,相信著它,侍奉著它,不曾懷疑。直到看了這本書,這一條條被我視為教條的話語,才開始出現小小細微的裂痕。
乙一的<瀕死之綠>,是我第一本閱讀乙一這位作家的作品。
書中描述著一個極其平凡,有點懦弱的小五學生-正雄因為一個無心之謊而被自己喜歡的老師-羽田討厭。書中的羽田老師是一個個性爽朗,擅長運動的老師。深受學生們的崇拜,也深受家長們的信賴。但在幾次班級的事物處理上,羽田老師並沒有達成眾人期待的結果,也開始讓班上同學紛紛抱怨起羽田老師。就在這時,正雄的無心之謊正好可以讓羽田老師用來轉移眾人的目光。他開始針對正雄,欺負正雄,老是將過錯推到正雄身上,甚至連班上的同學都開始欺負他。這一種欺負,並不是我們常見的暴力欺負,而是一種更具殺傷力的欺侮,那就是心理方面的忽視所造成的傷害。因為他的懦弱與認定羽田老師做的事都是正確的心態下,也讓他更不敢開口為自己辯駁,也讓自己更陷入泥淖之中。在一連串不合理的對待之下,出現了一個極為醜陋,沒有耳朵,嘴巴被縫了起來,全身都是綠的「瀕死」孩子 -小綠。小綠的個性好強,兇猛,衝動,老是會為正雄提供許多陰狠的建議。在小綠的慫恿下,正雄對於老師的做法從完全相信,一直到強烈懷疑,甚至是感到憤怒。
「為什麼要這樣對我?是我不乖嗎?」
「老師這麼做一定有什麼原因。對了!一定是因為我不乖!老師才會這樣!」
「為什麼要這樣對我!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
在一連串緊湊的劇情下,正雄越來越無法理解羽田老師的做法,甚至對羽田老師的做法感到憎恨。到了結尾,雖然是以正面的角度完結故事,但也提到了一直出現在正雄身邊的小綠,就是正雄本身。當下,也明白了出現在正雄身邊的孩子小綠就是一直存在於自己心中的黑暗面。因而造就了驚悚小說的佳作。
在乙一由第一視角的描寫下,書中種種的情境彷彿也隨著主角的痛苦憤怒,轉移到自己身上。會為正雄大抱不平,會對著書中羽田老師的所作所為齜牙裂嘴,憤怒咆哮。但在書中論述的所謂「教師」的觀念,也讓我原先的想法有了一些的改變。
老師也是人。
在學生跟老師之間,有著一道看不見的鎖鍊把兩種角色連接在一起以供人們做比較。在這兩種角色之間,老師不能出錯,而學生就算出錯也沒關係。
因為都是老師教不好才會導致學生行為偏差。
在書中,我認為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探討學生與老師間的關係。
老師也是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不做錯任何事,因為不希望自己被人嘲笑。
但曾幾何時,社會大眾都相信老師永遠是對的,老師是不能做錯的?
老師也是人。
會希望達到大眾的期待,會害怕做錯事被人責罵。
在乙一的書中,就寫到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語。
只要活著大家都是一樣的,總會認為隨時有人看著自己,給自己打分數,不想蒙羞又想成為眾人的焦點。受到讚賞固然高興,但又擔心一旦失敗會遭受嘲笑。每個人都很在意別人是怎麼看自己的,同時也因而感到恐懼和不安。
看到這段話,讓我的想法開始產生鬆動。
就如同在開頭所引用的亨利.亞當斯所說的一席話。老師的工作就是教育下一個世代,他們的工作是長遠而深具影響力的。在這種種的要求與期待之下,是否也塑造了大眾對於老師這份工作所抱持的高度期望?也是否在老師們的心中,埋下了一道道自己所創造的理想枷鎖?
乙一的<瀕死之綠>使我重新檢視教師與學生之間所存在的相對關係。老師對我們學生而言,的確扮演著很重要且深深影響未來我們價值觀與判斷事理的角色。在這樣的期盼與責任下,我們還有社會大眾,都不可以輕易地抹煞掉一個事實。
老師跟我們一樣是人。
會愛面子,會希望自己給別人打的分數是好的,會害怕社會給予的負面評價。
卸下教師的盔甲,他們跟我們是一樣的。
在乙一細膩的筆鋒下,切割出來的,是一層又一層,
充斥著黑暗、恐懼、不安而脆弱易碎的人心。